中国警察网讯 为进一步提高辖区群众的安全出行意识和文明交通意识,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按照上级安排部署,紧紧围绕“豫筑平安”“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要求,精心谋划,多措并举,在县域内营造了浓厚的交通安全宣传氛围,助推行动全面开展,实现打击效果和社会效果双丰收。
借鸡生蛋,牵住“牛鼻子”
太康县是农业大县,结合农村人口多,道路分布情况复杂,群众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出行意识有待提升,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机动车,电动车等保有量急剧增加,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逆行,闯红灯等交通违法行为时常发生,引发交通事故多发频发,甚至造成群死群伤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交警大队结合辖区的实际情况,清醒的认识到,预防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的基础在农村,要牢牢牵住农村交通安全治理这个牛鼻子,在我县局大力推广的“一村一警一连”和“网格化”运行机制的背景下,主动与治安大队协商建立了交警、治安警协作运行机制,组建工作专班,就交通安全宣传主题和内容展开协商,提供专业人员,宣传资料和器材,借助各派出所驻行政村民警,驻自然村辅警、网格员走访入户,借助各村民兵连日常巡逻防控,借助“义警队”、“刘寨大嫂”等社会群众组织走村串户,面对面向群众讲解交通安全知识,点对点对群众发放宣传彩页,借助“一村一警”微信群,不断精准推送交通安全知识,事故案例,确保交通安全宣传一竿子插到底,走进群众家里,坐到群众桌前,不漏一户一人,使交通安全知识群众都能看到,听到,了解到。
借水行舟,卡住“脖颈子”
农村是交通安全宣传的重点,农村交通宣传的重点在集市和学校。集市是乡镇治理和城市管理的难点痛点,学校也是乡镇治安和安全防范的重点。为此,交警大队积极与各乡镇政府沟通联系,努力把交通安全工作纳入当地政府工作目标和重要议事日程,构建社会化宣传网络。针对农村集市机动车客货混装,违法载人,非机动车逆行,闯红灯等种种交通违法行为集中路段和时段与各乡镇城管所开展联合执法宣传,有的放矢的针对这类人群展开宣传教育,实现了交通安全和城市管理双推进,大大提高了农村集市整治效率和效果。针对学校,交警大队与乡镇教育部门协商,让“小手拉大手”等活动内容更丰富多彩,更新颖生动,更容易接受,除了交通安全知识课堂讲座,我大队还在乡镇重点学校开展“货车盲区实验”,“交通事故演示模拟”“交通安全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的活动,让更广泛的“小手”在交通安全上拉住更多“大手”,影响更多“大手”,实现了交通安全和社区服务双结合,大大提高了农村交通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和普及率,卡住了农村交通安全重点难点的“脖颈子”。
借力聚力,拧成“一股绳”
交警大队不断推动道路交通安全治理体系建设,形成交通安全治理合力的“一股绳”。协调各道路交通执法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道路交通安全联合整治打击行动,深入企业开展联合检查督导,排查整改安全隐患、管理漏洞、制度架空等情况,确保预案到位、指挥到位、保障到位、落实到位,共同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同时通过企业内部交通安全培训,在企业微信群内推送事故案例和交通安全知识等方式,引导驾驶人摒弃不良驾驶习惯,提高自身交通守法意识,对自己,对企业,对家庭,对其他交通参与者负责。同时,定期联合约谈,曝光“三超一疲劳”,超载超员等典型案例和企业。联合行业协会等对辖区“两客一危一货”、渣土车、校车、非标车等交通违法进行针对性宣传,形成“向源头推进、向行业管理推进,向监管责任推进”的交通安全防控新模式,持续构建道路交通安全齐抓共管共治的大格局。
“夏季行动”以来,太康交警大队立足辖区内交通安全形势,夯实了传统手段,创新了宣传模式,用好了矩阵联动,交通安全宣传全面渗透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喇叭不断响,宣传页不断发,海报不时贴,初步形成交通知识天天有人讲,交通安全时时有人提的良好态势。在这次的“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中,酒醉驾查处农村占比持续减少,农村交通事故四项指数呈下降趋势,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意识不断提高,多措并举的宣传效果正在显现。下一步,我大队将持续完善现有机制,持续丰富宣传内容,持续推动多条联动,用交通安全宣传“太康模式”不断助力预防交通事故“减量控大”工作,助力平安太康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