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宣汉县公安局深入实施全市公安机关“+公安”机制,充分发扬战略思维、党政思维、超前思维和协作思维,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以全局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公安工作,促进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
构建“+公安”警务协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是主动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有效途径。“+公安”思维体现了公安机关融入社会经济发展大局的主动性。公安机关是护航社会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主力军,构建“+公安”警务协作机制是公安机关在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注入公安元素,体现公安作为的有效方式。公安机关要主动对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围绕党委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积极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公安智慧。
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公安机关在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的进程中,须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谋划,主动对接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参与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建设中来。建立“+公安”警务协作机制,是公安机关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抓手,全面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方式。
是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是深化平安中国建设的生力军,深化平安中国建设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公安机关的重要使命任务。平安中国建设是一个庞大复杂的时代课题,仅仅依靠公安智慧、公安力量无法完成人民给予的答卷,为此需要更多的社会力量、资源和智慧参与到平安中国的建设中来,也需要公安机关参与到更多的社会治理中去。所以,“+公安”警务机制,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重要举措。
构建“+公安”警务协作机制应坚持三种思维
要坚持系统观念。所谓“+公安”,就是把公安工作置于时代要求、人民需求、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坚持谋在先、立在先、做在先,前置一步开展工作,找资源、合力量、推治理、求发展,着力建立一套符合社会发展愿景、与区域相匹配的警务体系。为此,这就要求公安机关在构建“+公安”警务协作机制时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社会发展的大局、时代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发展的方向着眼,系统把握处理与其他职能部门的关系,立足于时间与空间,横向与纵向,长远与将来,整体与局部、机遇与挑战等一系列辩证关系去思考、去谋划、去布局公安工作。
要坚持法治思维。“+公安”警务协作机制是公安机关深化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的有效举措,然而在社会治理和平安中国建设中,离不开法治的支撑,只有坚持法治思维,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解决“+公安”警务运行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才能构建起科学合理高效的“+公安”警务协作机制。
要坚持强基导向。要有坚实的公安工作基础,才能构建起强大的“+公安”警务机制。数据、资源等基础信息的整合是构建“+公安”警务协作机制的关键要素,充分整合汇聚党政、社会、群众等力量资源,实现力量合成最大化、手段集成最优化,加强与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层社会组织沟通,弥补衔接缝隙,集中交互信息、捆绑解决问题。
构建“+公安”警务协作机制的具体路径
要实施“党政+公安”警务协作。“党政+公安”是公安机关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绝对领导的具体体现,是党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有效形式,是公安主动融入城市发展的有效途径。要紧扣区域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政策导向,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部署规划和推进路径,对标考量区域警务运行模式的优化调整,积极开展匹配未来城市架构的公安基层所队布点规划工作,优化城乡派出所布局,强化党政引领,建立公安与各部门联动、协同发展的格局,推动公安与其它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街道(乡、镇)齐抓共管,竭尽所能地为经济发展提供公安智慧与力量,超前精准服务经济发展。
要实施“群众+公安”警务协作。坚持借力于民、借智于民、借势于民,统筹一切可以利用的社会资源,整合一切可以使用的社会力量,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社会化、公众安全公众管。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大胆探索利用市场资源和手段解决治理难题、提升治理效益,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切实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化解矛盾纠纷,就地解决问题。
要实施“智慧+公安”警务协作。在5G时代,科技已成为推动公安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公安工作提供了不竭的新资源。公安机关作为国家社会治理部门的重要组成部门,牢牢把握大数据发展大势,大力推进实施公安大数据战略,为警务实战应用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和数据支撑。
要实施“服务+公安”警务协作。围绕“响应速度更快、办事门槛更低、服务态度更好”目标,聚焦流程化、智能化、“一站式”“一网办”服务,探索推行窗口服务新模式,把“该放的放彻底、该管的管起来、该服的服到位”,全方位满足群众的办事需求,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满意;深化“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创新户籍制度改革、交通管理、治安治理、出入境管理举措,积极构建“党政主责主导、部门齐抓共管、群众共同参与”的大工作格局,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乎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