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四川省公安厅党委部署实施 “深耕计划”,明确通过三年时间努力实现社会治理从“控事稳局”向“深耕善治”有效转型。“巡防处”一体化作为集动态巡逻、叠加防范、联动处置于一体的勤务模式,如何准确把握“深耕善治”根脉,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意义最大化。对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浅谈几点思考。
一、当前社会治理下深耕“巡防处”一体化改革的意义
(一)应对形势所需。现行“巡防处”一体化改革,是顺应警务改革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在此之前,警务模式基本上都停留在传统警务理念水平,警务繁杂、警情堆积、警力紧缺,处于“打不胜打、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而通过历年来的实践证明,公安机关面临的任务正在逐步发生根本性变化,传统的警务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社会治理形势需要。
(二)强化治理所在。实行“巡防处”一体化改革,是深入贯彻落实“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要求和推动新形势新环境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科学规范建设的有效举措,是充分发挥“一警多能”作用的直接渠道,从而让勤务运转“巡”之有效、“防”之精准、“处”之迅捷,更好的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三)聚焦群众所盼。通过“巡防处”一体化改革,能够有效应对街面可能多发的违法犯罪及其他社会治安问题,尤其是对群众报警求助等急难险重问题能够快速得到解决,最大程度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防控围着发案转的目标,可以说既是时代综合社会治理的召唤,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
二、制约“巡防处”一体化改革的瓶颈
(一)勤务效能受限。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互联网、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传统形态的违法犯罪和新型网络、涉众型等违法犯罪不相上下,对于直接承担维护稳定、打击犯罪、服务群众、护航发展等任务的公安机关来讲,警力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则会直接制约勤务效能的整体提升。
(二)基础设施受制。随着社会经济提速发展,许多新情况、新变化、新问题接踵出现,公安机关前置的勤务指挥室、街面警务站等设施的滞后建设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极大限制了在动态的社会环境下实施对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
(三)警种联动受畅。随着科技化、信息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安机关需要多警协同、合成作战。然而部分警种牵头作用不明显、合成意识淡薄,造成大量警务资源空置,每逢重大警情处置或重大案件侦办都需要做大量统筹协调工作等。
三、对加强“巡防处”一体化改革的思考
(一)深耕警务理念,以机制引领为准绳。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积极向党委政府汇报,争取相关政策支持,逐步打造党政领导、公安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多元联动的“巡防处”一体化新格局,提高对动态环境下社会治安的驾驭力、控制力。二是注重研究探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多方学习借鉴其他公安机关先进经验、理念机制,认真进行消化,并结合本地实际,找准坐标定位,制定出台“巡防处”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增强“巡防处”机制顶层设计的指导性、实践性。三是深度统筹融合。坚持“全局一盘棋”思想,将“巡防处”一体化改革与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等有机融合,进一步细化任务,落实责任,形成工作合力,不断在创新实践中推进警务机制改革现代化、规范化。
(二)深耕警务设施,以防控支点为依托。一是构建指挥平台。积极融入“情指行”一体化建设,以合成作战中心为基点,强化新技术手段运用,加强信息深度研判、定量分析和点对点投送,做到立体化布防、扁平化指挥、精准化巡控、规范化管理,提升巡防质效和风险防控能力。二是搭建勤务中枢。坚持巡防工作思路,联合建立勤务作战指挥室,配备安装相关设备,及时将相关情况推送给街面站点、巡逻民警,实现对每起警情的智能感知、动态监管和支撑响应。三是共建平安前哨。最大程度将现有警务室、屯警岗亭升级为标准化警务站,根据地域实际新建警务屯警点,分级分类配齐装备、设施,交管、巡特警、派出所警力全天侯集中入驻办公,接收上级指令、接受群众报警求助、处置巡逻发现警情,切实发挥出警务站应有的预警反馈、打击犯罪、管理服务、值守备勤等实战功能。
(三)深耕警务资源,以力量整合为手段。一是明确“巡”的方向。依托“巡交所”实战融合机制,推动形成以“巡特警、交警、派出所”三警联勤和“综合执法、武警民兵、社区组织”于一体的勤务机制,共同承担街面屯警、巡逻盘查、警情处置、服务群众等方面任务,固定力量、固化机制、落实责任,真正达到社会面7×24小时全覆盖、不间断巡逻模式。二是织密“防”的网格。结合街面警务站和移动屯警点,由交警、巡特警常态化防控力量全天候巡逻,派出所警力会同社会力量开展辖区巡逻,推动巡线、守点、控面、筑圈于一体,形成“整体联动、互为补充、一呼多应”的防控格局。三是凝聚“处”的合力。按照“警力跟着警情走”原则,根据人流密度、警情热度、发案强度等特点,针对性的调整巡逻路线和必巡点,提高见警率、管事率;另将接处警和巡防工作“合二为一”, 就近巡防力量负责接处警,警务站遵循单向移交所队无条件接收的原则,缩短出警时间,提高处置质效,以此全力压降抢劫、寻衅滋事、聚众斗殴、盗窃机动车等警情发生。
(四)深耕警务长效,以多向保障为后盾。一是强化应急响应。秉承“业务精通、人员精干、技能精湛、装备精良”的原则,健全完善“以巡特警三支队伍为主力、机关专业警种为支援、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处突力量体系,分类别细化制定处置预案,积极开展多部门联合演练,最大限度提升快速响应力、应急处置力,增幅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坚持实战导向。立足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以“比、学、赶、帮、超”的内生动力,引领巡防力量整体作战能力和单兵应对能力同步提高;同时要时刻树立“加一”原则,设定一线巡防警力最高年龄,加强巡防队伍装备保障,以优势的警力和优良的装备,从而高效有力地维护治安秩序。三是夯实成效巩固。进一步落实巡逻处警勤务管理、执法监督管理,实时掌握巡防民警在岗履职情况,及时发现和督促问题整改;定期组织相关警种召开研判会议,分析研判110警情,具体化、规范化“巡防处”一体化工作流程,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衔接不畅等问题,确保有章可循、长远发展。
(作者单位:四川省巴中市公安局恩阳区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