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某旺家房子后放着的茄子秧苗丢了,非说是我存心阻挠他家种菜……”不久前,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公安局雨露派出所民警周荣收到了雨露村何某才发来的微信。
周荣立刻赶到何某旺家,通过调取隔壁何某华家安装的监控很快查明了情况。原来,何某旺的孙子贪玩,把秧苗喂了鸡。得知真相后,何某旺连忙向何某才道歉,双方矛盾得以化解。
近年来,南华县公安局雨露派出所做实“主防”警务,坚持预防在前、调解优先、运用法治、就地解决,深入排查化解婚姻家庭、邻里纠纷、涉法涉诉等各类矛盾纠纷,依托“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精准有效为群众排忧解难,最大限度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处置在源头。实现连续八年零命案,获评“全省十佳”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建设示范点。
“一扇门”解千结:群众烦心事有了“终点站”
“过去调解纠纷要跑司法所、村委会,现在进派出所一扇门,民警、政府工作人员、调解员全到齐,当场就能解决!”村民张大哥对雨露派出所的“一站式”服务赞不绝口。
雨露派出所聚焦群众“多头跑、反复跑”痛点,整合公安、司法、综治、妇联、社区等多方资源,推出“首接负责、联合调处、跟踪回访”全链条服务。针对农村常见的土地纠纷、家庭矛盾等,按照“885”工作模式,依托辖区1个乡级网格,7个村级网格,111个村组网格,396个微网格,组织民警与网格员常态化开展矛盾摸排,实现“隐患早发现”;利用好乡内5个党员教育实训基地、1所老年大学、8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7个妇女儿童之家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配备42名法律明白人,复杂纠纷“专家会诊”、精准调解;每名民警辅警进村委会(社区)微信群,群众可在微信群预约调解,民警辅警通过视频连线远程调解或到家调解,让群众足不出户即可享受高效服务,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三全服务”。2024年,累计化解矛盾纠纷62起,调解成功率100%,接警量下降13%。
“一张网”护平安: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
近日,在雨露乡冲头村,一场警民“板凳会”正在进行。雨露派出所民警周荣带着综治中心工作人员、网格员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现场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及问题反馈16条,现场处置相关问题7项,对不能当场解决的问题,将责任明确到人,保证后期及时处理,赢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雨露派出所是一个典型的农村派出所,案件较少,多是家长里短的事儿,调解好这些事,老百姓的心就顺了。但也有一些困难,比如邻里之间有了矛盾,双方吵闹多年,一闹就报警,一周能报好几次。对于这样的非警务矛盾纠纷,民警不调解,担心矛盾激化;调解,必然会占用大量的警力。雨露白族乡是全州唯一一个白族聚居的乡镇,派出所立足辖区实际,组建由白族、彝族、汉族中威望高、公道正派的乡贤人士和党员群众的“三语乡贤评理堂”,有了他们的协助,问题迎刃而解。张世武是“乡贤评理堂”的一名调解员,谈起调解工作,张世武说“就像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是仔细观察纠纷点,“闻”是多倾听双方当事人的说法,“问”是询问双方的所需所求,“切”是找准问题根源,对症下药。在日常矛盾纠纷调解中,评理堂融入家族家风、传统礼仪、道德约束、法律惩戒等因素,实现已发生矛盾纠纷不再激化、已调处矛盾不再反复。
“警力有限,民力无穷。我们还计划牵头成立道德大讲堂,邀请好婆婆、好媳妇、乡贤等代表进行宣讲,引导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传播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新风尚。”雨露派出所所长李培舰说道。
“一颗心”暖民心:把工作做到百姓心坎上
在周荣的工作笔记上,用“三种不同颜色”为辖区的矛盾纠纷进行等级划分,高风险户1户用红色标记,中风险户34户用橙色标记,低风险户1户用蓝色标记。已经完成调解并经过回访确认无风险的用绿色标注。
3月12日一大早,辖区内一对夫妻因家庭“财政大权”大打出手。周荣到达后将其划分为橙色预警,“因涉及婚姻相关的法律问题专业性强,我们决定开展多元联调。”周荣请来司法所、村委会工作人员及公益律师展开调解。最终,夫妻双方就家庭收入分配达成共识。
“得知高级警长要下基层派出所,我就和局党委汇报将老周要到派出所,老周做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有一手。”所长李培舰说道。2024年下沉雨露派出所的四级高级警长周荣曾先后在派出所、法制、政工等部门工作,对调解矛盾纠纷有足够的经验。
他通过“三色”分类,对家庭、邻里、重复纠纷等警情一盯到底,调解前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双方诉求,找准矛盾“症结”;调解中用“拉家常”方式释法说理,解开群众“心结”;调解后通过电话、上门等方式跟踪问效,并建立“一事一档”工作台账,防止纠纷“复发”。
“调解不是终点,让群众心顺了、关系修复了才是关键。”截至今年3月,周荣通过5次上门调解、2次联合释法,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