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 因窗口而美丽
余江公安分局邓埠派出所户籍窗口女“警花”的为民故事


“真没想到,大年初一还坚持上班”。2022年春节,在浙江绍兴务工的余江区邓埠镇四青路居民刘某,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邓埠派出所户籍窗口,值班辅警吴环娥不仅热情接待了她,还很快为她申办了身份证。 俗话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几年来,邓埠派出所户籍窗口的四朵“警花”,坚守岗位,倾情奉献,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肺腑的为民画面……2019年7月,被评为全市十佳“最美户籍窗口”。 窗口,因她们而温馨;她们,因窗口而美丽。 这里全年365天无休 24小时“不打烊” “我儿子正在读高中,中午12点才下课,什么时候下班?”2021年5月的某个周末,一名妇女匆匆来到窗口。 “今天我值班,你们什么时候来都可以。”吴环娥笑着说。 中午12时,吴环娥正准备去食堂吃饭,接到了妇女打来的电话,说她母子俩正在赶过来。 吴环娥静静地等着,耐心地办理完长期身份证和临时身份证,时间已过去了近一个小时。 “小姑娘,谢谢你,耽误了你吃中饭和休息。”吴环娥整理资料时,一杯温热的奶茶递了过来,让她惊喜万分。 为了方便群众办证,2018年初,户籍窗口推出延时错时预约,民警辅警轮流值班,节假日照常开门服务,全年365天“不打烊”,群众“随叫随到”。 1月23日正值周末,正在家中进行年前大扫除的辅警叶晓琴接到窗口电话,一名男子从外地赶回来要将户籍迁出。叶晓琴立即放下手中的活,衣服都来不及换,穿着又湿又脏的衣服火速赶到窗口,及时为男子办理了相关手续。 “我们户籍窗口,有淡季和旺季,5月份学生办理身份证多,8月份户口迁移人员多,春节期间返乡办证人员多。”谈及窗口服务,在窗口工作了22年的叶晓琴如数家珍。“忙的时候大家一起上,喝水和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经常性错过食堂饭点。” 上门“特殊服务” 工作费劲但很暖心 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上午十时许,正在窗口忙碌的姜卫娜接到片警电话,西坂村一名八十多岁的老人行动不便,是否有空上门补办身份证? 姜卫娜忙完手上的活,立即驱车赶到村里。老人87岁,患有老年痴呆症。姜卫娜不顾老人身上发出的异味,耐心地帮老人梳理好凌乱的头发,将老人扶到一堵白墙边站好,引导她调整好姿势,拿出手机抢拍照片,然后上传至照相馆。老人高低肩很难调整,拍了几十张照片后,才成功采集到了一张合格的电子照片,耗时一个多小时。 这是虎年第一次上门办证。作为四朵“警花”中唯一一名正式民警,姜卫娜将这份最费劲的工作挑在肩上。 “居民不能来所里办证,都是有难言的苦衷。”姜卫娜介绍,每年她都要20多次上门“特殊服务”。 2020年8月2日,一位大姐满脸愁容地来到我们户籍窗口。大姐姓曹,儿子郑某患先天性的脑瘫,长年卧病在床,无法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 到了现场,姜卫娜才发现困难超出了想象。郑某的一个坐姿只能停留短短的几秒钟,瞬间便会歪倒。她们将郑某抬到轮椅上,足足花费了几个小时,才采集到一张合格照片。 就在姜卫娜准备离开的时候,躺在床上的郑某从嘴里挤出含混不清的“谢谢!”。曹大姐顿时泪流满面,激动的拉着姜卫娜的手说:“这可是第一次听到他开口讲话啊!” 面对群众的不解 耐心解释之外只能忍气吞声 2018年11月,一名山东籍男子来到窗口要求办理异地身份证。黄捐珍查了一下,发现不能办理。由于刚接手这项业务,黄捐珍当着男子的面打电话到上级业务部门。“你们能打电话询问,即使没办成,我都很感谢你们!”男子高高兴兴地离开。 “业务办理工作并不难,最难是有的群众想解决问题而按规定又不能解决。”姜卫娜介绍说,要做到让群众满意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的群众之前可能遭遇过“踢皮球”,是受了气带着火来的,她们只能站在群众的角度想想,耐心解释之外只能忍气吞声。 2017年8月,一名妇女要求出具证明。妇女办理保险时,业务员只是按她口头说的填写姓名,她自己也没仔细看,结果保单与她实际姓名不一样。叶晓琴当时怀有身孕,无论她怎么解释,妇女就是不听,破口大骂。叶晓琴默不作声看着她骂完了走人。 “窗口工作有苦有甜,但还是甜多。”叶晓琴说,绝大多数人对窗口服务都非常满意,办完业务说声“谢谢”,许多人还会买来水果、矿泉水、饮料等等。好几次在菜市场买菜时,卖菜的群众来硬要送菜给她,“这个姑娘可好了,上次我去派出所办事的时候可热情了。” “能得到老百姓的认可,我很开心,这就是我在这里工作这么多年的原因。”叶晓琴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户籍室的工作,简单而平凡,但她们忠实践行着为民、利民、便民的职责,用热情的服务架起与群众那座连心桥,以忙碌而充实的行动诠释着信念和坚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