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的一天,福建省厦门市公安局海沧分局海沧派出所社区民警方志红接到辖区居民电话求助。居民称,家中老人因轻信“投资大师”,要在下载的App上转账。方志红即刻赶到居民家中,成功阻止了一起潜在的电信网络诈骗。
海沧青礁村,作为厦门市海沧区典型的城中村之一,目前保持着连续467天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零发案”的记录。自2023年10月起,该村村民再无一人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实质侵害。青礁村取得的反诈成果,是海沧警方一系列创新反诈举措落地实施的具体体现。
“两队一室”赋能,止付跑出“加速度”
2024年7月7日下午3时43分许,海沧分局指挥情报中心接到报警。报警人称,青礁辖区村民小何遭遇冒充客服诈骗,刚刚转账近20万元。接警后,值班民警第一时间发现无法与报警人取得联系,当即上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并在其协助下迅速研判出报警人所在位置及家属联系方式。与此同时,综合指挥室指派附近辅警巡逻队先行赶往报警人住址展开劝阻,5分钟内敲开了小何家门,阻止其进一步转账。15分钟内民警赶到,迅速掌握了包括转账银行账号、涉案电话等相关信息在内的各种涉案要素,第一时间推送分局反诈专班,及时冻结被骗全款,最终成功挽回全额损失。
打造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的勤务模式,实行快响应、快联动、快劝阻的紧急止付工作法,是海沧警方的第一条反诈“秘诀”。特别是2024年以来,海沧分局高效开展涉诈相关线索核查处置工作,实现“以快制快、以专制专”,处置效率从原先的按小时计算缩短至按分钟计算。在此背景下,海沧派出所充分发挥“两队一室”勤务模式优势,设置每日工作专班,专人专职紧密衔接分局反诈专班,确保24小时不间断的常态化长效运作。
源头预防,下好防范“先手棋”
不仅注重快速处置,更重视源头预防,是海沧警方的第二条反诈“秘诀”。在分局反诈专班指导下,海沧派出所创新“涟漪法”反诈宣传,以诈骗受害人为圆心,向周边扩散50人进行复宣,查漏补缺,提高宣传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2024年年底,青礁辖区一家物流企业突然发现公司电子邮箱被盗,有人冒充公司员工向客户发送邮件,企图实施诈骗。幸运的是,该公司主管在发现邮箱异常时,立刻想起了上个月海沧派出所来公司进行的“精准宣传”。当时,民警详细讲解了网络诈骗的各种手段和防范措施,让公司员工收获颇丰。“多亏咱们民警平时的反诈宣传,不然就上当受骗了!”主管心有余悸地说。他立即拨打了社区民警的电话,并按照民警的指示,立即断网,切勿随意操作。民警火速赶往公司,并联系技术人员前往排查隐患,最终成功避免了损失。
此外,小小反诈“荧光贴”也成为青礁村的一道独特风景。派出所要求路面巡防警力在巡逻过程中,对不上锁、不拔钥匙的电动自行车粘贴“防盗防骗宣传小贴士”,做到时时提醒、处处提防。
由点及面,打造宣传“新矩阵”
青礁村的村民们都说,能实现467天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零警情”,与社区民警方志红的辛勤付出和创新努力密不可分。以人为本,是海沧警方的第三条反诈“秘诀”。
方志红说,反诈工作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他充分利用青礁村宗族关系紧密、人口结构特点明显的优势,找准宗族族长、房东、老板、校长等关键人物,由点及面扩大宣传范围,形成了独特的“地利人和”优势。通过这些关键人物的带动,反诈宣传在青礁村迅速铺开,深入人心。
为更精准地开展反诈宣传,方志红为辖区百姓做了“人群画像”。他发现,老年人和年轻人是反诈宣传的重点对象。于是,他根据年轻人上班时间,采取错时工作策略,送教上门。针对老年人群体,他组织退休老人等志愿者定期在社区开展反诈宣传活动。方志红还充分发挥了青礁平安七社联盟的作用,依托村治保会、护村队等力量,织密守望互助的防骗网络。在企业,他建立企业反诈群,开展线上反诈宣传,确保流动人口也能及时接收到反诈信息。他充分利用午休时间开展“插播式”宣传,利用员工午休的短暂时间,见缝插针地进行反诈宣传,既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又提高了员工的防骗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