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治安管理任务日益繁重艰巨。笔者以打造“潮汐警务”模式如何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释放警力潜能、提升警务效能浅谈几点想法。
一、平昌县探索打造“潮汐警务”模式的意义和价值
平昌县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全县幅员2229平方公里,辖28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65.8万人,户籍人口93万人。作为2022年度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乡镇的平昌县驷马镇,辖区面积3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5万人,驷马派出所辖区有“父亲原乡”双城村、驷马河国家湿地公园、驷马水乡等景点,月均游客量1.1万余人,是典型的管理人口多、安保任务重、辖区面积大、基层警力少的农村派出所。平昌县公安局以驷马派出所作为“潮汐警务”的试点单位,根据当地周末、节假日大量城市居民“返乡”的特点,探索建立了“潮汐警务中心”,实行“周末、节假日不休,周内轮休”的勤务模式,实行弹性工作制,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警力不足带来的维稳护安压力。通过警务实战积累的经验,发现无论是群众出行带来的交通压力,还是景区游客带来的安保压力,亦或是各类案件高发带来的侦办压力等,都能够从时间、地点、人群等要素发现一定的规律,根据规律可以合理科学地安排部署警力多少和工作时间长短,从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警力浪费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
二、打造“潮汐警务”模式的实践和探索
今年以来,平昌县公安局结合县域治安实情,紧扣“警力跟着警情走,资源围着实战转,勤务随着民意调”的警务工作理念,将错峰用警、科学布警、重点驻警、动态调警等“潮汐警务”模式灵活用于维护稳定、治安防控、行政服务等各项公安工作,不断优化警力格局,推动实施动态布警、高效用警。
(一)注重研判分析,精准发现“潮汐”规律。依托“情指行”一体化运行机制改革,将前期搭建的情报收集、研判、决策专班运行机制融入“潮汐警务”模式,根据每周、每月风险防控研判,对110警情、刑事案件、行政案件、涉政涉稳风险、公共安全5个方面开展研判分析,将研判结果汇总,制定相应的警力部署工作方案,并下发至局属部门和各派出所。仅今年7月,有效警情599起,环比下降13.4%;刑事警情15起,环比下降53.1%;治安警情32起,环比下降13.5%;纠纷类警情145起,环比下降23.3%;群众求助124起,环比下降9.5%;交通类警情282起,环比下降3.4%。
(二)注重合理布警,科学活用“潮汐”模式。今年以来,平昌县公安局坚决落实“屯警街面、动中备勤、闻警而动”和“135”快反机制,城区建武装屯警点7个、盘查卡点2个,确定必巡线路8条、必巡点位120个,形成网格化防控模式;全力推进“四警联动”模式,常态化开展联勤联动和协作演练,努力打造一支“力量升级、权责明晰、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巡防队伍;围绕“市县主战、派出所主防”定位,拓展和细化“县局侧重指挥研判和办案打击、派出所侧重行动处置和维稳防控”,制定警种部门支援派出所工作机制,建立高效合成作战机制;组建“猎隼”特警突击队和机关60名应急处突队实行常态化备勤,联合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交警铁骑队和社会“红袖标”等力量,实现警力资源和警务效率最大化,全力“降发案、压警情、护平安”。
(三)注重民意导向,大力推行“潮汐”服务。民有所呼,警必有应。平昌公安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办不成事窗口”,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抓起,不断优化完善“潮汐勤务”,致力精确对接,精细办理,精心服务。结合行政管理服务改革推出“潮汐窗口”服务,在15个派出所建立便民服务点,24个被撤乡镇设立警务服务站,推行周末预约办证、企业服务日、暑期学生集中办证、春节返乡农民工集中办证、流动车管所、下乡代办等服务,切实解决上班族、学生、农民工等群体上学上班时间无法办理业务的问题。今年,办理边境通行证、准迁证等行政审批事项3.46万件,办理“川渝黔藏”跨省通办户籍业务252件、特行许可3件,赢得了群众的一致点赞。
三、推进“潮汐警务”模式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一)重心下移还不够到位。“潮汐警务”模式今年才开始试运行,改革重心还集中在城区的维护稳定、治安防控、行政服务等各项公安工作中,在农村派出所还没有成体系地进行统一规划,平时仍然是农村派出所参照“潮汐警务”改革总体方案自行制定相关机制制度,由于没有统一的政策保证,导致了“潮汐警务”模式在农村派出所落实落地还不够到位。
(二)警力下沉还不够深入。目前,虽然组建了机关60名应急处突队实行常态化备勤,一旦发生大要案件、地质灾害或某地开展大型活动,可以立即抽派机关应急处突队警力赶赴支援。但在平时工作中,基层警力不足,依旧是按部就班开展各项工作,被动干事、被动应付的现象依旧存在,尤其是仅有10人左右的农村派出所,实行“潮汐警务”模式的可操作性不大,只能维持平时运转。
(三)保障下倾还不够健全。“潮汐警务”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集中资源和技术提高打防管控力度。但当前警务资源赋能实战、服务实战、支撑实战的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
四、深化“潮汐警务”模式的思考和对策
(一)坚持警情导向,确保精准布警。一是注重研判导防。常态化实行专班机制,每周由情指牵头,组织网安、刑侦、治安、巡特警、城区派出所等部门警种召开街面警情会上研判会议,通报发案时段、地段、特点等情况,研判发案重点区域和防范对策,超前掌控治安形势。二是提升指挥效能。确保中心城区1分钟响应、3分钟到场、5分钟稳控。三是科学部署警力。实行动态科学的勤务指挥机制,根据不同时段、不同节点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和安保维稳任务的实际需要部署警力。针对薄弱环节和工作短板查缺补漏,发现问题当场指出,立即整改。
(二)坚持以专补能,提升实战能力。一是配备精干警力。坚持配精配强的原则,精选民警骨干,招聘优秀青年辅警,组建专职“潮汐警队”,让警力调配更灵活。同时,对“潮汐警队”实行准军事化严格管理、训练,坚持每周必训、训必实战,配备专业装备,以巡逻防控为首要职责,兼顾重大行动集中抓捕、重大警情协助处置、重大安保秩序维护等关联职责。二是做实全员轮训。用好实战教官队伍,制定专门训练方案,围绕突发事件、常见警情处置,强化现场教学、模拟演练,教授实战意识、战术战法,强化普训、专训,提升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确保全局民辅警都能“冲得上、打得赢”。三是运用考评激励。紧扣支援协助警力职能职责,科学制定考评办法,既考评警风警纪、行为规范,又考评快速反应、快速集结能力,对在重大警情、重大安保中工作突出的,及时表彰奖励。
(三)坚持合理规划,攻破警务难点。一是编组巡点。坚持“屯警街面、动中备勤”,在重点时段集结警力,围绕党政机关、商圈广场等重点部位,突出酒吧、KTV等治安复杂场所和出租房屋、中小旅馆、网吧等流动人口落脚点,通过定点设卡、例行安检等方式,加强盘查检查,挤压违法犯罪空间。二是集群巡线。加强显性用警、错时用警,组织巡特警、治安、刑侦和城区3个派出所警力,在人流密集区域、重要商圈、景区景点等主要干道编队开展常态亮灯巡逻,提高见警率,增强震慑力。三是叠加巡块。围绕小区出入口、域内主通道、车辆集中停放处等重点部位,开展“夜间车巡打卡、步行打更”行动,以“1警+1保”模式带动门卫安保力量动起来、查起来,编牢织密社区巡逻防控网,确保“警灯不熄、巡逻不止、节假日不休”。
(作者单位:四川省平昌县公安局)